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全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

2008-07-10 09:12

新闻来源:

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在全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   张国宝
    (2006年8月28日)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段时间以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振兴装备制造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曾培炎副总理在大连、北京、西安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都强调要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增强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都做出了明确部署。有党中央、国务院这样高度的重视,有我们装备制造行业和相关产业积累起来的发展基础,有我国广阔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200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大连主持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会后,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系统提出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建议并报国务院。今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6〕8号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确立了主要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这是指导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今年6月,国务院在西安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尽快实现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这次召开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经验交流会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部署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对国务院西安会议精神的后续贯彻,有利于集思广益,相互借鉴,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而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一、近年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成绩与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为各行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装备。即使是当今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我国这样齐全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特别是“两弹一星” 以及“九大设备”等研制成功,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后,我们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高。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了60万千瓦火电机组、500千伏交流输变电设备、30万吨乙烯、千万吨级露天矿采掘设备、大秦铁路重载列车等重大成套装备,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难题。尤其是1998年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大宗产品订单,下大决心支持装备自主化,许多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和研发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目前,电力装备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体系,“水、火、气、核、风”五大发电设备共同发展,主机、辅机、输变电设备同步跨越。2004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7130万千瓦,2005年更是高达9000万千瓦。目前,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已经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正在实施自主化;在60万千瓦核电机组实现自主化的基础上,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也部分实现了自主化;三峡右岸机组实现了自主设计成套;与国外合作制造的重型燃气轮机组已开始投入运行。输变电设备已掌握了75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正在着手研发1000千伏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冶金装备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宝钢三期设备国内供应部分超过80%,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自主化率达90%, 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自主化。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制造率达到70%以上。铁路四次大提速所需要的全部机车车辆都是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数控机床和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品种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这几年我国船舶工业飞速发展,1999-2005年间,我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3%以上,2005年产量达到1250万载重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正在缩小与日、韩的差距。

    在装备产量和技术水平双提高的同时,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企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在茁壮成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产品出口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已经率先走出去兼并重组有技术有品牌的国际知名企业。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的成就,为其他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80%以上为国产机组,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60万千瓦机组基本上是国产设备。国产设备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电力、钢铁、石化等工程建设领域,国产装备价格一般较进口同类设备低1/3左右,采用国产设备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国内装备制造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有力地牵制了国外公司报价。例如大型石油炼厂加氢反应器,1980年代国际市场每吨价格1.3万美元,国内制造企业水平提高并参与竞争以后,现在已降到每吨6-7千美元。而且,国内装备企业参与竞争后,国外跨国公司从自身长远发展需要出发,调整了在我国的经营战略,变单纯输出产品为主转变为技术和产品同时输出,有的开始在中国投资设立研发机构。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里汇集了一重、哈电、一汽、长客、沈飞、沈鼓、哈飞、大连造船、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起•大重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制造出了新中国的许多个“第一”,如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大型压缩机、第一台挖掘机,第一台机床等。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新疆特变电工集团兼并沈阳变压器厂,加快了东北老企业改组改造的步伐;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和沈阳气体压缩机厂联合重组,中石油、中石化也在积极筹划参股新沈鼓;哈电集团的大型水电机组和重型燃机、哈空调公司的电站空冷系统、沈重的大型盾构机自主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度拓展了市场空间;一重的大型铸锻件、哈电的核电设备、大起•大重的大型船用曲轴和风力发电设备自主化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和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还积极走出国门,与国际上知名机床企业联合重组,增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这些事例说明,大批传统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在振兴的大潮中实现了涅槃重生,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正在重振雄风。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有益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

    第一,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政府必要的协调和组织。由于重大技术装备大都是非通用、非批量化产品,前期投入大,制造周期长,用于国家重大工程,政府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协调国内制造、应用部门协同对外谈判引进设备和技术,协调国内外制造企业合作设计和制造,落实自主化依托工程,解决首台套自主化设备进入市场等问题。三峡机组、重型燃气轮机、LNG船、船用曲轴、大型风冷发电机组等装备自主化工作都是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在制造、应用部门的齐心协力下推进的。2005年以来,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陆续组织了机床工具行业与军工系统等重要用户对接,为机床企业进军高端产品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不少地方政府也认真谋划,着力推进本地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比如上海市政府把推进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上升到全局高度,将其作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积极打造以超、大、重为特色的重大装备基地。沈阳市政府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铁西老工业区改造,目前铁西区改造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一个充满活力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正在形成。

    第二,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必须借助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我们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沃土,也是我们对外谈判引进技术的筹码。要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不同阶段,不失时机地选择一批重点产品和技术,集中力量,组织制造自主化和科技攻关;要优先重点支持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重大工程急需、产业关联效应强、能够大量替代进口的产品。如上世纪我们组织研制的“九大设备”、“十二项重大成套装备”和近年组织的大型空冷发电设备、数控系统、船用曲轴、地铁装备等,都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进行的。

    第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要立足于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引进关键技术,开展合资、合作,是实现高